《Ki-Patauw凱達格蘭文化散策》─〈精彩老北投〉
凱達格蘭文化館20週年館慶系列活動—《Ki-Patauw!凱達格蘭文化散策》,今年與北投在地「社團法人八頭里仁協會」及「唭哩岸文化工作室」合作,我們實地踏查凱達格蘭族舊社和文化據點,讓民眾對凱達格蘭文化館留下友善、知性學習的美好印象。
★精彩老北投★
北投,一個精彩的地方。
凱達格蘭文化館辦理的《Ki-Patauw!凱達格蘭文化散策》今天(4/23)是最後一場次,我們踩踏著北投社遷徙的軌跡,來到了下社─番仔厝。
番仔厝有個「保德宮」,是臺北市凱達格蘭族重要的「文化景觀」,宮內供奉的是池府王爺,和背後寫著「平埔社」的福德正神。好幸運,我們剛好遇見宮主潘國良先生,他是番仔厝潘家的後代,用原住民的熱情接待我們,還提供學員礦泉水,實在「揪甘心」!
保德宮是臺北盆地凱達格蘭族人發展歷史非常重要的證據,同時也從這裡可以看見凱達格蘭族人的信仰生活與清代漢人移民後所帶來的影響。
走讀行程中,我們也去認識了「周氏節孝坊」與「陳氏宗祠」,漢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真的不少。周氏節孝坊表揚祀奉翁姑、育子有成的堅貞女子美德,在當代已是非常少見了。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是吳威廉傳教士設計的建築物,是早年北部凱達格蘭族人重要的信仰中心;建築物乘載了教會與凱達格蘭族的互動,對一個城市、對一個民族都是非常珍貴的紀錄。
走讀最終站是歷史將近300年的磺港後福安宮,室內彩繪瓷磚都見證了北投地區溫泉及陶瓷產業輝煌的歷史。〈繪聲繪影繪北投〉工作坊就將雷公子圖騰印上磁磚,並且幫雷公子畫上漂亮的顏色,紀錄屬於自己與凱達格蘭文化館的故事。
#凱達格蘭文化散策
#多元文化的老北投
#記錄歷史的彩瓷
活動期間:111年3月19日至111年4月23日
更多精彩活動,請洽凱達格蘭文化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tagalan.culture.center